在交易买卖中,因为买卖条件的错误认知,时常会达成重大误解合同,紧急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。但日常,有的人其实不了解什么是重大误解合同,更不了解当签订重大误解合同后,要如何做,才能保障自己权益。
在实践中,重大误解合同应该满足以下四大条件:
1、需要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。
假如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约发生误解,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。
比如电脑交易合同,价格就是其核心条约,若因为卖方(买方)对价格的错误认知,以远远低于(高于)市场价达成了买卖的,就是对合同主要条约发生重大误解,这个时候,就构成了重大误解合同,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。
2、误解人由于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。
即误解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具备因果关系。
在交易买卖时,当事人仅仅存在误解是不够的,还需要因误解做出了相应的行为。
比如店员将高端手机误觉得低档货“贱卖”了,那样店家与购买者之间达成的手机交易合同,就能是重大误解合同。
3、误解是由误解人我们的过错导致的。
即误解人的错误认知不是来自于他们当事人的遗错行为,而是因为我们的不小心。
在交易买卖中,对产品的错误认知,应该因为自己缘由导致的,而不是买卖的另一方。由于那种状况下,有个更好的词汇,叫做欺诈。
比如购买者基于对电脑价格的误解,以数倍于市场价格的金额主动买下了电脑,那叫做误解,而店家对电脑价格进行了隐瞒、甚至诱导的,就是欺诈。尽管两者都可以撤销合同,但性质和后果完全是不一样的,这点应该注意。
4、误解是误解人的非故意行为。
在此不允许当事人以重大误解为借口,而实是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来撤销合同。
误解的本质,是意思表示虚假。说白了,那就不是自己本来的意愿,自己从来没想过那样做。若是故意或重大过失,致使签订交易买卖合同的,就不可以构成重大误解合同。
日常,如果由于重大误解而签订了交易买卖合同的,可与时和他们协商撤销合同,各自返还相应的财产,有过错的人给予他们适合赔偿。但若他们不认可或提出不合理需要的,建议最好尽快采集证据资料,找个专业合同法律师,到法院起诉,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权益。